新聞中心
NEWS CENTER
《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》GB50242-2002(6)
發布時間:
2011-05-06 01:36
訪問量:
項次 |
項目 |
允許偏差(MM) |
檢驗方法 |
|
1 |
坐標 |
埋地 |
100 |
拉線尺量 |
敷設在溝槽內 |
50 |
|||
2 |
標高 |
埋地 |
±20 |
用水平儀,拉線和尺量 |
敷設在溝槽內 |
±20 |
|||
3 |
水平管道縱橫向彎曲 |
每5M長 |
10 |
拉線尺量 |
全長(兩井間) |
30 |
10.2.4 排水鑄鐵管采用水泥捻口時,油麻填塞應密實,接口水泥應密實飽滿,其接口面凹人承口邊緣且深度不得大于2mm。
檢驗方法:觀察和尺量檢查。
10.2.5 排水鑄鐵管外壁在安裝前應除銹,涂二遍石油瀝青漆。
檢驗方法:觀察檢查。
10.2.6 承插接口的排水管道安裝時,管道和管件的承口應與水流方向相反。
檢驗方法:觀察檢查。
10.2.7 混凝土管或鋼筋混凝土管采用抹帶接口時,應符合下列規定:
1 抹帶前應將管口的外壁鑿毛,掃凈,當管經小于或等于500mm時,抹帶可一次完成;當管徑大于500mm時,應分二次抹成,抹帶不得有裂紋。
2 鋼絲網應在管道就位前放入下方,抹壓砂漿時應將鋼絲網抹壓牢固,鋼絲網不得外露。
3 抹帶厚度不得小于管壁的厚度,寬度直為80~100mm。
檢驗方法:觀察和尺量檢查。
10.3 排水管溝及井池
主控項目
10.3.1 溝基的處理和井他的底板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。
檢驗方法:現場觀察和尺量檢查,檢查混凝土強度報告。
10.3.2 排水檢查并、化糞池的底板及進、出水管的標高,必須符合設計,其允許偏差為±5mm。
檢驗方法:用水準儀及尺量檢查。
一般項目
10.3.3 井、池的規格、尺寸和位置應正確,砌筑和抹灰符合要求。
檢驗方法:觀察及尺量檢查。
10.3.4 井蓋選用應正確,標志應明顯,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。
檢驗方法:觀察、尺量檢查。
11 室外供熱管網安裝
11.1 一般規定
11.1.1本章適用于廠區及民用建筑群(住宅小區)的飽和蒸汽壓力不大于0.7MPa、熱水溫度不超過130℃的室外供熱管網安裝工程的質量檢驗與驗收。
11.1.2供熱管網的管材應按設計要求。當設計未注明時,應符合下列規定:
1 管徑小于或等于40mm時,應使用焊接鋼管。
2 管徑為50~200mm時,應使用焊接鋼管或無縫鋼管。
3 管徑大于200mm時,應使用螺旋焊接鋼管。
11.1.3 室外供熱管道連接均應采用焊接連接。
11.2 管道及配件安裝
主控項目
11.2.1 平衡閥及調節閥型號、規格及公稱壓力應符合設計要求。安裝后應根據系統要求進行調試,并作出標志。
檢驗方法:對照設計圖紙及產品合格證,并現場觀察調試結果。
11.2.2 直埋無補償供熱管道預熱伸長及三通加固應符合設計要求。回填前應注意檢查預制保溫層外殼及接口的完好性。回填應按設計要求進行。
檢驗方法:回填前現場驗核和觀察。
11.2.3 補償器的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,并應按設計要求或產品說明書進行預拉伸。管道固定支架的位置和構造必須符合設計要求。
檢驗方法:對照圖紙,并查驗預拉伸記錄。
11.2.4 檢查井室、用戶人口處管道布置應便于操作及維修,支、吊、托架穩固,并滿足設計要求。
檢驗方法:對照圖紙,觀察檢查。
11.2.5 直埋管道的保溫應符合設計要求,接口在現場發泡時,接頭處厚度應與管道保溫層厚度一致,接頭處保護層必須與管道保護層成一體,符合防潮防水要求。
檢驗方法:對照圖紙,觀察檢查。
一般項目
11.2.6 管道水平敷設其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。
檢驗方法:對照圖紙,用水準儀(水平尺)、拉線和尺量檢查。
11.2.7 除污器構造應符合設計要求,安裝位置和方向應正確。管網沖洗后應清除內部污物。
檢驗方法:打開清掃口檢查。
-
-
- 11.2.8 室外供熱管道安裝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1.2.8 的規定。
-
表11.2.8室外供熱管道安裝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
項次 |
項目 |
允許偏差 |
檢驗方法 |
||
1 |
坐標(MM) |
敷設在溝槽內及架空 |
20 |
用水準儀(水平尺)\直尺\拉線 |
|
2 |
標高(MM) |
埋地 |
50 |
尺量檢查 |
|
敷設在溝槽內及架空 |
±10 |
||||
埋地 |
±15 |
||||
3 |
水平管道縱,橫方向彎曲(MM) |
每1M |
管徑≤100mm |
1 |
用水準儀(水平尺)、直尺、拉線和尺量檢查 |
管徑>100mm |
1.5 |
||||
全長(25M以上) |
管徑≤100mm |
≯13 |
|||
管徑>100mm |
≯25 |
||||
4 |
彎管 |
橢圓率 |
管徑≤100mm |
8% |
用外卡鉗和尺量檢查 |
管徑>100mm |
5% |
||||
折皺不平度(MM) |
管徑≤100mm |
4 |
|||
管徑125~200mm |
5 |
||||
管徑125~400mm |
7 |
11.2.9 管道焊口的允許偏差應符合本規范表5.3.8的規定。
11.2.10 管道及管件焊接的焊縫表面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:
1 焊縫外形尺寸應符合圖紙和工藝文件的規定,焊縫高度不得低于母材表面,焊縫與母
材應圓滑過渡;
2 焊縫及熱影響區表面應無裂紋、未熔合、未焊透,夾渣,弧坑和氣孔等缺陷。
檢驗方法:觀察檢查。
11.2.11 供熱管道的供水管或蒸汽管,如設計無規定時,應敷設在載熱介質前進方向的右側或上方。
檢驗方法:對照圖紙,觀察檢查。
11.2.12 地溝內的管道安裝位置,其凈距(保溫層外表面)應符合下列規定:
與溝壁 100~150mm;
與溝底 100~200mm;
與溝頂(不通行地溝) 50~100mm;
(半通行和通行地溝)200~300mm。
檢驗方法:尺量檢查。
11.2.13 架空敷設的供熱管道安裝高度,如設計無規定時,應符合下列規定(以保溫層外表面計算);
1 人行地區,不小于2.5m。
2 通行車輛地區,不小于4.5m。
3 跨越鐵路,距軌頂不小于6m。
檢驗方法:尺量檢查。
11.2.14 防銹漆的厚度應均勻,不得有脫皮、起泡、流淌和漏涂等缺陷。
檢驗方法:保溫前觀察檢查。
11.2.15 管道保溫層的厚度和平整度的允許偏差應符合本規范表4.4.8的規定。
11.3 系統水壓試驗及調試
主控項目
11.3.1 供熱管道的水壓試驗壓力應為工作壓力的1.55倍,但不得小于0.6MPa。
檢驗方法:在試驗壓力下10min內壓力降不大于0.05MPa,然后降至工作壓力下檢查,不修不漏。
11.3.2 管道試壓合格后,應進行沖洗。
檢驗方法:現場觀察,以水色不渾濁為合格。
11.3.3 管道沖洗完畢應通水、加熱,進行試運行和調試。當不具備加熱效金作時,應延期進行。
檢驗方法:測量各建筑物熱力人口處供回水溫度及壓力。
11.3.4 供熱管道作水壓試驗時,試驗管道上的閥門應開啟,試驗管道與非試驗管道應隔斷。
檢驗方法:開啟和關閉閥門檢查。
12 建筑中水系統及游泳池水系統安裝
12.1 一般規定
12.1.1 中水系統中的原水管道管材及配件要求按本規范第5章執行。
12.1.2 中水系統給水管道及排水管道檢驗標準按本規范第4、5兩章規定執行。
12.1.3 游泳池排水系統安裝。檢驗標準等按本規范第5章相關規定執行。
12.1.4 游泳池水加熱系統安裝、檢驗標準等均按本規范第6章相關規定執行。
12.2 建筑中水系統管道及輔助設備安裝
主控項目
12.2.1 中水高位水箱應與生活高位水箱分設在不同的房間內,如條件不允許只能設在同一房間時,與生活高位水箱的凈距離應大于2m。
檢驗方法:觀察和尺量檢查。
12.2.2 中水給水管道不得裝設取水水嘴。便器沖洗宜采用密閉型設備和器具。綠化、澆灑、汽車沖洗宜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給水栓。
檢驗方法:觀察檢查。
12.2.3 中水供水管道嚴禁與生活飲用水給水管道連接,并應采取下列措施:
1 中水管道外壁應涂淺綠色標志;
2 中水池(箱)、閥門、水表及給水柱均應有中水”標志。
檢驗方法:觀察檢查。
12.2.4 中水管道不宜暗裝于墻體和樓板內。如必須暗裝于墻槽內時,必須在管道上有明顯且不會脫落的標志。
檢驗方法:觀察檢查。
一般規定
12.2.5 中水給水管道管材及配件應采用耐腐蝕的給水管管材及附件。
檢驗方法:觀察檢查。
12.2.6 中水管道與生活飲用水管道、排水管道平行埋設時,其水平凈距離不得小于0.5m;交叉埋設時,中水管道應位于生活飲用水管道下面,排水管道的上面,其凈距離不應小于0.15m。
檢驗方法:觀察和尺量檢查。
12.3 游泳池水系統安裝
主控項目
12.3.1 游泳池的給水口、回水口、泄水口應采用耐腐蝕的銅、不銹鋼、塑料等材料制造。溢流槽、格柵應為耐腐蝕材料制造,并為組裝型。安裝時其外表面應與池壁或地底面相平。
檢驗方法:觀察檢查。
12.3.2 游泳池的毛發聚集器應采用鋼或不銹鋼等耐腐蝕材料制造,過濾筒(網)的孔徑應不大于3mm,其面積應為連接管截面積的1.5~2倍。
檢驗方法:觀察和尺量計算方法。
12.3.3 游泳池地面,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沖洗排水流入池內。
檢驗方法:觀察檢查。
一般規定
檢驗方法;觀察檢查。
檢驗方法;觀察檢查。
13 供熱鍋爐及輔助設備安裝
13.1 一般規定
13.2 鍋爐安裝
主控項目
檢驗方法:對照設計圖紙或產品說明書檢查。
檢驗方法:對照設計圖紙檢查。
檢驗方法:觀察和手扳檢查。
相關下載